期刊简介

               本刊1989年创刊,至今已17年。创刊以来,坚持明确的办刊宗旨,即传播医学信息,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医学上的新理论、新方法、介绍防治工作中的经验,以临床普及为主,提高为辅,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海外,为发展我国医学事业,保护人民健康服务。                

首页>海南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海南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海南医学杂志2014年第09期

腹股沟原发性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李亮;方丹;隋梁

关键词:淋巴瘤, 腹股沟, 罕见病
摘要: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特别是原发性的病例更是罕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诊治1例腹股沟原发性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9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包块10年,发热、腹痛、腹胀10+d”于2010年2月11日入院。患者十多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腹股沟一包块,为球形,当时直径约2 cm,未予注意,一直以来肿物逐渐增大,但是非常缓慢。10+d前患者出现右下腹部疼痛,发热,体温高达40℃,在某一市医院就诊,考虑“阑尾周围脓肿”,予抗炎治疗无效后转我院。发热及腹痛具有明显的规律,腹痛及发热同时出现,腹痛以右下腹部为主,体温波动于38.5℃~41.5℃,出现在15:00~19:00之间,腹痛时伴有明显的腹胀感,食欲差,但是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正常,当腹痛及发热消失后以上症状同时消失,并且恢复正常的食欲,饮食情况正常。3个月前至入院当天患者自诉乏力感并且体重减轻2.5 kg。既往史:患者青少年时期患有“肝炎”,但是具体类型不详。入院查体:患者贫血貌,消瘦,心肺腹部查体未发现异常,右腹股沟触及球形肿物,直径5 cm,表面光滑,质地硬,可部分推动,压痛。入院当时也考虑感染性病变,“阑尾周围脓肿”。入院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3.6%,血红蛋白75 g/L。肿瘤标志物CA12-5:44.8 U/L (正常小于21 U/L,平均值4.8 U/L)。增强CT示:右腹股沟占位性病变,考虑良性可能,脂肪肝,脾大。腹股沟超声考虑右腹股沟多发淋巴结增大。拟进行穿刺活检,但是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拒绝进一步检查。在经右腹直肌切口下进行剖腹探查,术中未发现腹腔、盆腔内脏器异常,肿物位于右髂窝腹膜外,切开腹膜,见肿物为球形,直径5 cm,表面光滑,半包绕股动静脉,完整切除肿物。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考虑精原细胞瘤可能,可见肾型细胞核,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LCA (+),CD5(+),ALK (+), CD30(+),CD20(-),CD3(-),Ki-67(70%+),CD2(-),CD43(-),CD138(-),MyoD1(±),S-100(散在+),Melan-A ;(-),EMA (+),CEA (-),aFP (-),PLAP (-),hCG-a (+), CK-18(-),CK (-),CD117(-),诊断为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出院后患者未按时化疗,比正常时间推迟1个月,在推迟的1个月期间再次出现发热、腹痛、腹胀的情况,特点与手术前相同。回院就诊,超声检查发现右腹股沟淋巴节肿大较前增多。补充进行免疫组化检查,CD79(-),Pax5(-),予EPOCH方案化疗,即:第1~5天给予泼尼松90 mg,第1~4天给予长春新碱0.6 mg、依托泊苷80 mg、多柔比16 mg,第5天给予环磷酰胺1.2 g,共6个周期,第一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发现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