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1989年创刊,至今已17年。创刊以来,坚持明确的办刊宗旨,即传播医学信息,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医学上的新理论、新方法、介绍防治工作中的经验,以临床普及为主,提高为辅,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海外,为发展我国医学事业,保护人民健康服务。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海南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海南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喉罩通气过渡在胸科手术麻醉苏醒拔管期的应用
王占天;王忱
关键词:胸科手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 全麻苏醒期, 喉罩过渡
摘要:目的:比较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苏醒拔管期不同拔管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喉罩通气过渡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120例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30例。其中A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符合拔管条件时直接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深麻醉下将双腔支气管导管退至总气管, C组术毕时在深麻醉下将双腔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D组在深麻醉下更换为喉罩;各组均待患者神志清醒、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比较四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拔管或喉罩前吸痰时(T1)、拔管或喉罩后即刻(T2)、拔管或喉罩后5 min (T3)、10 min (T4)等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值、血氧饱和度(SpO2)的差异情况,并记录麻醉苏醒期患者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T0时,A、B、C、D四组患者MAP分别为(80.1±8) mmHg、(81.2±10) mmHg、(78.2±12) mmHg、(80.6±11) mmHg,HR分别为(75.2±5)次/min、(74.3±6)次/min、(73.8±8)次/min、(74.8±9)次/min,T1时,A、B、C、D四组患者MAP分别为(114.3±6) mmHg、(103.2±9) mmHg、(92.2±10) mmHg、(83.2±10) mmHg,HR分别为(97.3±8)次/min、(92.4±6)次/min、(84.5±10)次/min、(75.3±11)次/min,T2时,A、B、C、D四组患者MAP分别为(115.2±13) mmHg、(108.3±10) mmHg、(90.2±9) mmHg、(83.8±12) mmHg,HR分别为(99.2±11)次/min、(93.5±8)次/min、(83.3±6)次/min、(76.3±8)次/min,T3时,A、B、C、D四组患者MAP分别为(105.6±11) mmHg、(108.3±10) mmHg、(88.2±7) mmHg、(81.8±9) mmHg,HR分别为(95.3±10)次/min、(83.4±7)次/min、(80.7±9)次/min、(74.3±10)次/min。与T0比较,A、B、C三组T1、T2、T3各时点MAP、HR均明显增高,且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各时点的BIS值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出现呛咳例数分别为24例、20例、12例,发生率分别为80.000%、66.667%、40.000%,发生躁动分别为19例、13例、6例,发生率分别为63.333%、43.333%、20.000%,而D组患者均未发生,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时更换喉罩通气过渡后拔管可以减轻全麻苏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苏醒期不良反应,使患者麻醉苏醒过程更加安全舒适。
友情链接